心靈自由之路

摘自 克里希那穆提的心靈自由之路

1. 自由

自由和學習的行動--- 這兩者是根本的。人除非自由地不落入任何形態、公式、概念的觀察自己,否則無以學習自己。心既然有這麼沉重的負擔,那麼它是否能解除制約?解除它的恐懼?因為使我們接受種種制的就是恐懼。有恐懼就沒有愛。害怕有以往痛苦的記憶,衰老和死亡,不健康,失敗,毀滅,孤獨,不能愛或沒有人愛等等。必須沒有成見,才能真正自己觀察恐懼是什麼。

有時我們恐懼的是昨天發生的事,有時是恐懼今天或明天要發生的事。有時我們害怕已知的事,有時害怕未知的事——明天。我們自己看得很清楚,恐懼是由思想結構產生。這是因為想到昨天發生的事害怕,想到明天而害怕產生的,對不對?難道不是思想滋長了恐懼嗎?

因為,如果思想不存在,也就帶不到明天去。我很想知道,既然山的美,容顏的美、水的美,我們都能完整的享受,為什麼思想還要來扭曲這美,說什麼“我明天一定還要這麼快樂”,我很想知道思想與行動是什麼關係。我很想知道,如果完全不需要思想,思想是否還需要來干涉?

除此之外,我知道思想還必須在行動中才能運作。是不是有一種行動是思想看見事物而行動瞬間跟隨之,所以就沒有另外的觀念、意識形態成為行動的依據?是不是有一種行動是看見即是行動——想就是行動?我看見思想滋長恐懼和快樂,我看見快樂在痛苦就在,所以就會抗拒痛苦。這些我看得很清楚。看見這一點是目前的行動看見這一點顯然涉及思想、邏輯、思考。然而看見這一點卻是,行動就是瞬息——所以就得以免除恐

思想是由知識、經驗作為一種記憶的累積而產生的反應。記憶、經驗、知識即是一種背景,思想由這個背景而生。所以思想從來不是新的,思想永遠是舊的。由於思想於過去,因此看不見任何新事物,所以永遠不得自由。我只要明白這一點,很清楚地明白這一點,心就安靜了。生活是一種運動,在關係中不斷運動;而思想總是將這運動掌握為過去這種明白是解除恐懼的行動。所以,只要有恐懼產生,就立刻會有這種認知,立刻結束恐懼。

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小世界秩序井然,認為那里平安無事。但這個世界就是沒有秩序。我們的世界是某種關係的世界,我們都不希望這種關係受干擾——先生和妻子的關係使他們緊密結合但這層關係裡有悲傷、疑慮、恐懼、危險、嫉妒、憤怒、支配。

不過,的確有一種方法可以沒有恐懼和危險的看待我們自己。這種方法就是不要有任何怨恨,任何道理。你就是看,不要解釋,不要判斷,不要評價。要做到這一點,必須渴望看到實然。實然中有什麼危險?人類是暴戾的,這是實然。人類帶給這世界的危險是這種暴戾的結果,那是恐懼的產物。那麼觀察這些實然,根除這種恐懼會有什麼危險?是因為我們帶來另一種社會、另一種價值觀嗎?觀察實然,心理上、內在的看見事物的實然,有一種高度的美。這並不是說事情是怎樣我們就怎樣接受,這也不是說我們對實怎樣或不該怎樣。因為,僅僅認知實然就會產生突變我們必須先懂得的藝術,的藝術絕非藝術和分析的藝術,而是不作選擇的觀察。

問:難道沒有一種自發性的恐懼嗎?

:你說這是恐懼?你看見火燒起來,你看見懸崖,你那是恐懼嗎?你看見野獸,看見蛇,你就逃走,那是恐懼嗎?那是不是知識?這種知識是約的結果,因為你一直要避開危險的懸崖;因為如果你不避開,你就會掉下一切都完了。你的知識告訴你要小心,這種知識是恐懼嗎?但是我們大家區分彼此的國籍和宗教時,那是知識嗎?我們在區分我和你,我們和他們時,那是知識嗎?這種區分,這種造成危險,將人分門別類的區分,這種造成戰爭的區分,其中運作的是知識還是恐懼?那是恐懼,不是知識。換句話說,我們分裂了自己。我們自己的一部分必要時會依照知識行動一譬如避開懸崖、汽車等。但是我們卻沒有明智到懂得民族主義的危險,人與人之間有所分別的危險。所以我們身上有很小的一部分很明智,其餘的則不然。有分裂,就有衝突,就有悲慘。分裂,我們心中的矛盾,即是衝突的本質。這種矛盾無法整合。我們要整合的是自己心中的某種毛病。我也不知這怎麼說。將兩種分裂的對立質素整合起來的會是誰?這個整合者難道不是分裂的一部分?我們只要看見全體、認知全體,不做任何選擇,就沒有分裂了。

問 :正確的思想和正確的行為之間有什麼差別?

:你只要在思想和行為之間用到正確這個字眼,“正確的行為就成了不正確的行為,不是嗎?你用正確這個字眼時,心中已經有了何謂正確的概念。你有了所謂正确的概念,这个概念就不正确了。因为这个正确是依据你的成见,制约、恐惧、文化、社会、癖好、宗教等成立的。你有标准,有模式。这个模式本身就不正确,德。社会道德观并不道德。你同意吗?如果你同意,那你就排除了社会道德-这社会道德指的是贪婪、嫉妒、野心国籍分别、阶级崇拜等一切。但是你说同意时,你真的已排除了社会道德吗?社会道德是不道德的——你真同意吗?或者你只是说说?先生,真正的道德或德性是生命最不平凡的事。这样的德性与社会环境的行为完全无关。真正的德性必须完全自由。但是只要你遵循的还是社会道德,诸如贪婪、嫉妒、竞争、崇拜成功之类的,你就不自由。你所知道的这切道德都是教会和社会推崇,并冠上道德之名。

問:先生,你希望我們這些人在世界上做什麼事?

克:很簡單,先生。我什麼都不希望,這是第一點。第二,活在這個世界。這個世界美得神奇。這個世界是我們的,這是我們所依賴的世界。可是我們不會生活,我們不僅狹隘,也很焦慮,彼此之間相互隔離。我們是驚嚇的人。所以我們不生活,我們與他人沒有關係,是孤立而絕望的人,也不知道所謂“活在喜悅和福佑中”是什麼意思。只有排除生活中的種種愚昧才能這樣活。要明白我們的種種關係,不只是人與人的關係,還有人與觀念,與自然界,與一件事物的關係,惟一的可能就是排除生活中的一切愚昧。我們在這種關係中發現自己的實然,自己的恐懼、焦慮、絕望、孤獨,發現自己極度缺乏愛。我們腦子裡都是理論、語言、知識。都是別人說的。我們對自己一無所知,所以我們不知道如何生活。

2. 支離破碎

尋找一種值得的生活。是一種沒有任何分別的生活,它不會導致支離破碎的行為,而是持續不斷的流。必須深入探討愛與死的問題。要想做什麼有價值的事,都必須有高度熱情。關係中只要存在恐懼,必然支離破碎,必然分裂。只有愛才能帶來一種毫不支離破碎的生活。種種自我中心的行為,人與觀察和經驗的事物互相隔離所致。

你觀看自己與他人的關係,沒有怨佷,判斷,評價;你觀看自己的行為,自己的反應,只看而沒有任何選擇,沒有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分別,這看的行動將使矛盾停止。嫉妒來自於比較、衡量;來自於希望不同於現狀。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戰場,只用各種企圖去結束這種沖突。

真正要緊的是你現在,包括外在和內在的。要有免於已知事物的自由,才可掌握到那可能的事物。免除過去,免除一切執著、恐懼、焦慮、虛榮、驕傲,成為新鮮的人。就是心理上終止過去的一切。心就新鮮純真年輕有活力熱情。

 

 

提交評論

發送